校园体育 http://www.gdmingqiao.com/ 天气越来越热了,娃们开始闹着要吃冰淇淋喝冷饮,又成了不少父母的烦心事。 先说说我家吧,小D是3岁的时候开始吃冰淇淋的,不过有两个规则:一天可以吃一次,只在饭后吃。 育儿是非常私人化的。给孩子吃或者不吃,都是个人选择,并没有哪一类比另一类更“优越”,或者更“科学育儿”。 主流医学界并没有权威研究证实过,孩子吃凉了会导致肠胃不好;但冰淇淋冷饮啥的,的确含糖量、热量都很高,如果你是因为这个而纠结要不要给孩子吃,那希望今天这篇文章可以给你启发。 01 不要给快乐设立界限 我曾经一度对小D的饮食非常严格,坚决不吃任何零食和加工食物,特别是高糖高油脂的。 我坚信这是对的,直到有一天,小D在游乐场,捡起别人掉的零食渣子就要往嘴里送,我突然意识到,我可能是做错了。 后来我向小D的认知老师请教,老师问我“你小时候有没有经历过这些?” 回忆起小时候,我妈妈对零食的控制也是极其严格的,甚至为了阻止我吃,不惜编造各种理由。 但这并没有抑制住我对零食的渴望,反而在我发现妈妈是骗我的之后,开始变本加厉,我学会瞒着妈妈去买来吃,吃上好几包都不能满足。 认知老师和我说,育儿中父母最难的一个课题,就是区分,我们做的选择是出于爱,还是出于害怕。 不玩火、不玩电,这些会导致直接的生命危险,那我们需要禁止孩子。而怕孩子太快乐从而沉迷,这是我们自己假想出来的,是我们自己的焦虑和害怕。 孩子的生活是需要设立界限的,但我们只对“危险”设限,不该对“快乐”设限。 当担心孩子沉迷某个“快乐”时,与其禁止,不如努力丰富“快乐”的多样性,多给娃一些选择。 老师的这段话让我醍醐灌顶,一下子想明白了从小到大我既害怕又向往的问题,如何面对让自己快乐的小欲望。 家长总会一边忍不住放纵自己,一边又担心孩子“太快乐而沉迷”,可是,孩子不会生活在真空世界啊,大千世界就是充满了那么多快乐的。 我们自己都每天靠奶茶咖啡蛋糕续命,却又本能的想挡住孩子们,一旦他们接触到了“甜蜜”愉悦,接踵而来的,就是发觉父母一直在欺骗,发觉自己内心长久以来藏着匮乏感。 这就是为什么,不少成年人都会有些常人觉得很奇怪的“爱好”,比如我对小时候的零食,一直没有抵抗力。 说实话,真的有那么好吃吗?没有的,但是我直到现在还是时不时想要吃,特别是夜深人静,最不该吃的时候吃。 那是在弥补当年的内心匮乏感,那是“明知不合适偏要做”的宣泄,那是压抑欲望后的报复性反弹。 后来,我开始提供不健康零食给小D了。她吃的时候,我尝试放下自己的焦虑,不再去想,“这个吃那么多,晚饭不吃了怎么办?这个糖分好高啊,这个太不健康了”。 也不再自欺欺人地说,“这个不好吃,这种东西我们不吃”; 反而,我教会自己全然地活在当下,和她一起去体验这份愉悦,“嗯,曲奇真好吃啊,里面有巧克力”;“哇,这是薯片,咬一口好脆”。 看着小D吃时一脸心满意足的样子,我也和她一起分享着这份快乐。 02 把健康饮食当做“银行储蓄” 看到这里,我知道肯定有朋友会担心的,难道完全不管了吗?孩子养成不良饮食习惯怎么办? 要注意的是,可以不禁止,但并不是完全放任不管的,在“放手”的同时,我会做这三件事: 采取80/20法则 先强调一下,1岁以下的孩子还是需要严格控制饮食的;一般来说,3岁内,宝宝的饮食,主要是成人控制的,父母在提供正餐和零食的时候,尽量提前做一道把控,不选高盐、高糖、高油脂,或者含有不健康添加剂的就可以。 换句话说,3岁以内也可以有零食,但是要严格挑选,尽量给健康零食。 3岁以后,孩子慢慢进入社交环境,接触各种零食的机会多了,看到其他小朋友吃,当然也会想吃。这时候,就需要大人慢慢“放手”了。 我的做法就是:保证日常饮食中80%的食物都健康的、营养丰富的,那么其他20%可以用来满足孩子对零食的需求。 而且我家的零食尽量都买小包装,而且都会分享一起吃,那么一天几块曲奇饼、一个迷你甜筒、几片薯片,只不过占了小D饮食的一小部分,真的不足以摧毁她的健康饮食。 当我们不再把零食当做禁区,“洪水猛兽”就成了平常食物里的一小小部分,并没有什么特别。父母内心越平静纯粹,孩子其实很容易满足。 这里有很关键的一点,就是避免把这些食物作为奖励或者交换条件。 不要对孩子说,“好好吃完饭才有冰淇淋吃”这样的话,因为这就无形中在告诉孩子,冰淇淋比饭好吃。 正确的说法是,“现在是吃饭时间,吃饭时我们不吃冰淇淋。”没有比较,而是告诉孩子场合不对。 传递健康饮食观念 我在小D3岁左右的时候和她讨论过,身体和大脑需要食物,就好比车子需要汽油。 我们每天可以吃各种各样的食物,没有绝对的不健康的食物,我们只要保证每天吃的丰富多样,再美味的东西也不要吃太多,那就可以了。 为了帮助小D更好理解“丰富多样饮食”,我们还引入了“彩虹饮食”。 每天数数,自己一天吃了几个颜色的食物,至少要达到五个颜色,才能拼出彩虹。 同时,我也引入了“空热量食物”的概念,为了方便小D理解,我和她说: 吃有一类食物会很亏,它只提供热量,却不提供任何营养。你想想是不是这样,它占着你的肚子了,却没有“喂饱”身体和大脑。 有一段时间,她经常会问我,妈妈,这个是“吃亏”(空热量)食物吗? 我就会和她解释,然后一起讨论,哪些可以控制量地吃一点,哪些最好尽量不吃,或者可以找到哪些相对更好的替代品。 比如,相对于汽水饮料,我们可以选择同样好喝,又更健康一点的果汁,再健康一点,就是水果或者水果奶昔了。 我一直觉得,不该剥夺饮食的快乐,但是我们在饮食的时候需要有知情权。 当孩子知道了这些,就可以聪明地进行选择,享受快乐的时候,也有更加健康的替代方案。 以身作则,将心比心 我一直的育儿理念就是,把孩子当人对待,而不是当“小孩”对待,具体到吃零食这件事上,也是一样。 只要孩子不再是小婴儿了,我们就要学会一视同仁。冰激凌、奶茶这些,我们都知道不健康的,但为什么孩子不能吃,大人却可以? 真要想帮孩子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父母要么以身作则,要么将心比心。千万别“打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做着双标的事儿。 最后,如果真的哪天,我们一起吃了很多不健康的零食。比如外出吃饭点餐,或者和其他小朋友聚会,总是难以避免的。 那么就全然地和孩子一起享受,也不要总是苦大仇深,各种担心制止,和她一起分享美食,开心自在的状态比几口“不健康”,对我来说更加重要。 当然,接下来几顿我会有意识地多引入蔬菜,也会多带着孩子运动一下,一口吃不成个胖子,一天半天的饮食,对于我们长期的饮食健康来说,影响是非常小的。 日常健康饮食就好比是“银行储蓄”,平常好好存,偶尔去多花一点,也不会出现赤字。 当初小D对零食的渴望,给我上了很重要的一课,剥夺快乐是残忍的,欲望是需要正视的。 不要因为我们自己的害怕而不敢让孩子快乐,反而应该带着孩子去体验这样的快乐。 了解什么对自己好,也尊重听从身体的声音。认真做选择,但真的选择了,就全然享受,而不是患得患失。 这也是我们要一辈子和孩子们一起参透的,与欲望相处的一课。 正在团 大J叨叨叨 昨天的文章()收获了好多人的留言表白,有人和我说,这篇完全没有教方法,但却给了最好的育儿方法啊 的确,昨天分享的,就是哪怕不学任何高深育儿理论,只要坚持做这件事,回头大家都会觉得带娃育儿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对了,昨天有个小变化,也被眼尖的朋友看到了。嗯啊,我最大的希望就是每天让你们育儿焦虑少一点点,哪怕没有,也能发现,原来你们不是一个人 觉得文章有启发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