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蓝鲸网 2022-08-04 450 10

吴啊萍事件传到日本,得知中国人供奉日本战犯,舆论呈现两极分化

南京刑事律师

据观察者网报道,此前引发舆情震动的“吴啊萍”事件真相已查明,源于吴啊萍的个人心理障碍和错误认知,吴啊萍本人将面临对应的刑事惩处,而该起事件传到日本后,得知中国人吴啊萍基于个人迷信供奉日本战犯,在如何报道战犯问题上,日媒为代表的日本舆论出现两极分化。

日媒共同通信社、朝日电视台、时事通信等媒体依循历史原本用了“战犯”一词描述松井石根等侵华日军战犯,而日本产经新闻等媒体则持激进右翼立场,描述为所谓“旧日本军人”,日本主要的新闻平台之一雅虎新闻则对报道此事保持低调。日本国内两极分化的舆论报道,颇为映射着二战结束后的日本民意。

作为二战发起国,日本对华、对东南亚国家犯有罄竹难书的侵略罪行,日本军国主义在二战中以激进、极端认知绑架日本国民,二战结束后,日本在美军主导下进行了去军国主义动作,但仍有大量极右翼势力逃脱惩处,并在战后日本政坛扮演着重要政治角色,这一当年的清算不彻底延续至今,致使如今美军对日松绑下,日本极右翼势力抬头的情况发生。

拒不承认日本在二战中的侵略、屠杀罪行,以所谓“旧日本军人”形容日本战犯,正是日本极右翼思潮泛滥的体现之一,而日本战后教育在战争反思上的缺失,则让相当一部分日本民众对日侵略战争无感,并未意识到日本过往给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带去延续至今的苦难创伤。日本主流政客又历来罔顾二战中日本侵略的前因后果,营造日本遭原子弹轰炸的悲情人设,由此使得日本国内“反战败而不反战”的氛围浓重。

就日本共同通信社、日本产经新闻两大媒体在对日本侵华战犯“身份”认定上的截然相反来看,当下的日本舆论对二战的反思,大致呈现出“对外叙事”与“对内叙事”的对立和矛盾,二战中日本侵华、犯下南京大屠杀等反人类罪行的历史事实深刻记录在中国等亚洲各国的历史史书上,也被美欧相关人士所广泛记录,这一背景下,日本侵华战争的事实性并非日本所能抹杀,这使得日本对外舆论上往往抛开侵华事实不谈,而主体以“广岛核爆”为自身获得话语权。

当下在日本政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修宪派”右翼势力,与二战时期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间,有着继承关系,年年前往日本宗教场所参拜二战战犯,也成为了日本主流政客的“保留项目”,上行下效,在阶级观念至今仍然森严的日本社会,日本政客如此作为,对日本民间造成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日本关于二战史的教育内容在缓慢而持续地将日本从侵略者的角色剥离,二战后长期的去政治化教育,又使日本民众在从军国主义时代残留至今的日本极右翼主流叙事引领下,亦步亦趋。由此带来的结果便是,日本民众不单对二战日本侵略史难以形成正确认知,还在日本右翼政客鼓噪所谓中国威胁论中,以警惕乃至敌视视角,审视中华崛起。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遇袭死亡后,美国对日本政治的掌控力度加强,岸田文雄政府对美国利用日本西南诸岛设置中程弹道导弹阵地表现得并不抗拒,致力于让和平宪法失效的日本修宪派政治势力在日国会也已占比2/3以上。二战中日本的侵略历史并未得到彻底清算,各类遗毒遗留至今,对于日本右翼激进势力的泛滥,应当抱以高度警惕并做好多重准备。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蓝鲸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蓝鲸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