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5影视免费看大片 https://www.3445.xyz 在马里乌波尔的亚速钢铁厂,俄军打了两个多月,打下来个“亚钢技校”? 最近的俄乌战场上,有个令人迷惑的现象。 跟之前投降的乌克兰政府军不同,亚速钢厂地下掩体爬出来的那些亚速营成员们,在俄军那里登记的时候,大部分人的身份都成了厨子、司机(注意,是司机非“斯基”)、电工和被迫入伍壮丁新兵(同时强调,自己只接受过很潦草的训练,没开过一枪)。 其中数量最大的,当属那些自称是厨子的队员了。 以至于人们开玩笑说: 10个出来投降的,9个是厨子,一个是司机! 两千厨子守亚速! 乌克兰堪称军事力量中厨子最多的国家! 如果亚速营的武装人员都是厨子、司机和电工,那么,俄军就是一群开挖掘机的! 厨子、司机和电工们 然而,这些所谓“厨子”中,不少人被俄军扒光检查后,身上都暴露出了大片充斥着纳粹元素的纹身。 到这份上,他们还在嘴硬——纹身那只是曾经少年轻狂的痕迹,并不影响自己安心当个“好厨子”。 甚至,在亚速营庞大的“厨师”队伍中,还惊现“外国大厨”,而且是来自于素以黑暗料理著称的英国! 他就是下面这个穿着卫衣的英国人肖恩·平纳。肖恩自称是一名厨师——自己是为乌军“志愿提供餐饮服务”的“非战斗员”,这两个多月,主要都在做饭,没开过枪。 尴尬的是,上述证词很快就穿帮了。有投降的乌军指认,这个一脸憔悴的英国人,是个狙击手,平日里装备可精良了,他这是投降前,特意找了便装换上的。 这才是他的日常打开方式 但肖恩仍旧坚持,自己大老远跑来乌克兰,就是为了做-饭! 结果就有网友说——可以考验一下这位“英国大厨”的厨艺,给他点食材,现场展示一下啊。 正如前面说的那样,英伦饮食素以“黑暗料理”著称,无论是“色香味”哪一方面,都相当的一言难尽。英国厨子跑到阵前“志愿做饭”,这个怎么看,都不太对劲啊。 来一盘“仰望星空” 说到这儿,问题来了,为什么这些亚速营成员投降的时候,都要争抢着当厨子、司机或者电工呢? 原来,这些纹身壮汉们,都在试图把自己装扮成“非战斗员”。 参照国际法,特别是1949年《关于战俘待遇的日内瓦公约》和1951年的《海牙章程》的相关规定,交战国的武装部队包括战斗员与非战斗员,如被捕获,均享受战俘待遇,需要保证人道主义的基本条件。其中,对“非战斗员”不得无限期扣押和审讯,在一些条件下,讯问、检查和登记后,不经审判即可进行释放。 而这个“非战斗员”,概念还是比较广的,主要涉及了工程、医疗、后勤等多个部门,除了司机、厨师和电工外,还包括了兽医、军医、护士、牧师、新闻记者等等。 也就是说,通常情况下,后勤、运输队、医疗、媒体和技术保障人员都会被归为“非战斗员”。 早前20世纪初的时候,军中的妇女也曾经归为过非战斗员。但到了二战后,大部分情形下,很少再有依据性别划分“战斗员”和“非战斗员”的操作了,主要参考的,还是你在这个作战单位中,具体承担的任务和角色。 这样的,确实不能再算是非战斗员了 很明显,跟俄军在马里乌波尔钢铁厂恶战了80多天的亚速营队员们,就是为了钻这个“空子”,转身成了号称“人畜无害”的厨子和司机们,试图以此逃避审判。 当然,真实的他们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存在,大家都清楚得很。面对继承了克格勃光荣传统的俄方审查人员,这些“厨子们”肯定是不太好糊弄过去的。 这些女兵到还算坦荡,那些登记自己是厨子的,大多是壮汉 只是,要说战场上真实的厨子们,虽然被归成了“非战斗员”,但他们的战斗力,可绝不容小觑。 近点说,咱们解放军的炊事班军事素养,就不弱于所在连队;远的说,少林寺的火工头陀,扫地僧那都是牛人和神人般的存在。 另外,战斗民族的炊事员,也相当的厉害。 比如,卫国战争时的一个叫做伊万·帕弗洛维奇·塞雷达的炊事员,只用了一把斧头就搞定了一架坦克。 二战时苏军的炊事车 那是1941年8月的某一天,46坦克师91坦克团的苏军见德军还未接近,便纷纷去城里放松,营地只留了少量的人看守,其中就有这名炊事员伊万。 伊万·帕弗洛维奇·塞雷达 临近中午的时候,伊万正一个人在帐篷内做饭,忽然听到坦克轰隆隆的声音由远及近,并向帐篷方向驶来。 最初,伊万并没有在意,他以为是自己人的坦克,但当坦克靠近帐篷的时候,他突然察觉出了炮塔上有德国的标志——原来这并不是战友,而是敌人突然推近了。 紧急关头,伊万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冷静地躲在帐篷后面观察敌情。 由于此前屡战屡胜,进展得非常顺利,使得纳粹德军们很傲娇,四个车组人员竟然大摇大摆地直接从坦克里走了出来,顺着香味,走向帐篷。 当德军接近时,隐藏中的伊万突然大吼一声,操起身边的斧头就冲了上去。 这4个德国人都被吓了一激灵,马上掉头逃回了坦克,并锁上舱盖,企图用自己的强大装备去收拾伊万。 没成想,伊万不但跑得快,身手也相当灵敏,直接爬上了坦克,然后用斧子三下五除二地砸弯了机枪的枪管,又砸碎了坦克的潜望镜,并且拿路边捡来的稻草死死地塞住了观察孔。 德军坦克就此丧失了进攻能力。 不过,伊万并没有因此停下来,他继续用斧头敲击坦克,并通过大喊制造假象,让坦克内的德军误以为自己被周边埋伏着的苏军包围了。 结果,心惊胆战的他们只好打开舱盖,高举双手从车里爬了出来。 当其他苏军闻讯赶来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伊万一个人、一支步枪和一把斧头搞定了的一辆德国坦克和4名俘虏,现场都惊得合不拢嘴。 为了嘉奖伊万的机智和勇敢,他被授予了列宁卫国战争勋章,并从炊事员转为了侦查员。 1941年末的时候,这位前炊事兵已成为了第1突击集团军第46步兵师第4团的一名排长了。 在之后的战争中,伊万表现依旧非常出彩,多次立功。 到1945年战争结束时,伊万光荣地以陆军中尉的军衔退伍,同年底,他被授予苏联最高荣誉——苏联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 对了,这个伊万来自乌克兰,是顿涅茨克人。 这位苏联英雄于1950年早逝,年仅31岁 同样在二战时期,类似特别能打的厨子,美军中也有一位名垂青史的。 他就是电影《珍珠港》中的那个勇敢又超级能战斗的海军黑人厨师的原型——多里斯·米勒。 《珍珠港》剧照 人物原型 这时候的美军,还在严格执行种族隔离制,再加上美军高层对黑人忠诚度、智力水平和执行能力的怀疑,使得非洲裔士兵很少出现在前线的战斗部队,只能做辎重、补给、维修等后勤工作。 当年,在美国海军服役的黑人士兵通常都是后勤服务人员,多集中在厨房、洗衣房和一些辅助性的岗位,几乎没有上前线战斗的机会。 因而,针对他们的训练,也比较潦草,很多时候,全靠黑人们自己观察和领悟。 就是在这种情形下,虽然没有受过专业武器操作培训,危难关头,多里斯·米勒还是勇敢跑上前去操纵高射炮,对着日军战机一阵狂扫,并成功打下了日军飞机。 受到隆重嘉奖的多里斯·米勒 所以呢,对于本次马里乌波尔亚速营的“厨师部队”,咱们换个角度想想,似乎也有点意思——这可能是乌克兰派出的“精锐部队”啊,怪不得俄军打得如此辛苦。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